胡运洲(公元1909——1939),江西瑞金县城西南效虎岭村(俗名胡岭背)人。幼年聪颖,随习则通。且生性落拓,不拘小节,因被同村群众小呼为“癫子”。十七岁,毕业于宁都江西省立九中。以父卒家贫,无力升学,遂矢志投身革命。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,后因体弱退学。1930年改入上海吴淞商船学校学驾驶。1934年毕业,分至海船实习,历任招商局、三北、济平等轮船公司所属海船之三、二副,行驶于南北洋一带。人以海上生活很艰苦,劝他转业驾驶江轮。运洲感叹日“中国正图自强,航业必须发展。吾辈青年,可不于此时艰苦磨炼,储为国用耶!”1937年春,受英商摩尔公司聘,任摩尔号船三副,旋升二副,航行于地中海东岸,系较早由外轮聘任为高级船员的中国人,在赣南更属首开记录的先行者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运洲辞职回国效命。1938年春抵广东,供职于西南运输处,担任战时运输工作。在广州服务的8个月中,他除努力本职外,并参加了广州船员的组工作,著有《广东内河航行须知》。同年秋被奉命入上滇,勘查黎沧河。
1939年,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内部运输,以适应战时需要,决定利用金沙江通航。为此,组织成金沙江勘查试航队。运洲以西南运输总处委员身份,参加长一次勘查试航工作。予计金沙江先能航一段,由云南金江街起,到四川宜宾止,长达1000多公里,当中有200余个险滩是船只航行难过的阎王关。运洲等人于是年1月出发勘查,历经数月,备尝艰险。从新街至蒙姑一段,有金牙滩者,为金沙江天险,一般航行者都须将船只拆开,由陆地带过。但运洲担识过人,更兼技术高超,他仍然驾船通过。他这样做,意在探索总结,以利全线开通,节省人力物力。
勘查事竣,胡运洲复奉当局命,偕国联驻华顾问、水利专家蒲得利,经济部技士张炯等实行度航。他于1939年4月22日出发,28日抵金沙江开始工作。5月10日,试航巧家老君滩,不幸于此处覆舟,三人均殉职。运洲时年仅次31岁。国民党政府于同年6月17日发布命令,褒扬运洲及蒲氏、张氏,并予以抚恤。
运洲在参加试航前,曾与一位小组订婚。此次试航,临别嘱伊“试航成功时,即在昆明举行婚礼。。。。。”由此可见,烈士为国捐躯在所不辞壮士豪情,堪为我国内河航行史上之英雄。